這個周末,我揣著老舍先生的散文,與好友相約踏上了尋訪濟南秋色的旅程。先生筆下,濟南的秋天是詩境的,而我此行,便要親身體驗這份由泉水與秋光共同釀造的詩意。
周六的清晨,我首先走進了五龍潭。這里的景致非常幽靜。上午的陽光也很明媚照的潭水碧透,無數細小的泉眼從池底升起串串珠璣。錦鯉在斑斕的落葉間穿梭,時不時還會冒出一對一對的綠頭鴨在和魚兒搶著魚食悠然自得。此情此景,讓我深深理解了老舍先生為何說看濟南的水,“不但不結冰,反倒在綠藻上冒著點熱氣”,那是一種由內而外、充滿生命力的溫存。午后,我來到了大明湖。“一城山色半城湖”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。秋日的湖面,平靜得像一面古老的銅鏡,倒映著超然樓的氣勢與天空的晚霞。湖畔的垂柳已微微泛黃,秋色漸濃。我尋覓著先生文中那“既不大,又不明,也不湖”的謙遜描述,感受到的卻是一種開闊而寧靜的、屬于北方的秋的韻味。
周日,一大早就來到了此行的主要目的地—趵突泉公園。正如老舍所言,“假如沒有這泉,濟南定會丟失了一半的美。”三股泉眼在水面下奮力翻涌,如三朵盛開的雪白車輪,永不停歇。池水清得發綠,被金色銀杏與火紅楓葉的倒影染成一塊流動的錦緞。那“冒,冒,冒”的勃勃生機,在清涼的秋空氣里,愈發顯得純粹而有力量。隨后,我登臨解放閣,憑欄遠眺。腳下是護城河的清流,遠處是錯落的現代樓宇與蒼翠的山色。秋風拂面,將連日來看見的泉、湖、城、山融為一幅完整的畫卷。我終于明白,老舍先生為何對濟南如此眷戀。這座城的靈魂,不在別處,就流淌在這不息的山泉之間,沉淀在這溫潤的秋光之中。
這趟旅程,我尋的不只是泉,更是文字里那份經久不散的、對一座城的深情。